让火山止息

内观禅入门

正确的修行态度


感谢

本书编译自以下两本英文禅修书籍:

(一) 火山的熄灭--内观禅介绍。作者: 马来西亚苏吉瓦禅师。

(二) 正确的修行态度-- 作者:缅甸史欧明禅师(已故) 英译:乌德旃尼亚。

如果缺少叶文可居士的中译与本源法师的校对,本书将无法付梓。「休斯敦禅修中心」为纪念好友 陈美兰同修,慷慨捐献本书出版,希望藉由这份努力的功德,使陈美兰同修早日到达涅槃。

Sabbadanam dhammadanam jinati

法布施远胜于其他一切布施

出版者:「美国休斯敦禅修中心」

12989 Bellaire Blvd. Suite 16B

Houston, Texas 77072

USA Email hmc281@sbcglobal.net 第一版 参千本(2007年)


目   录

 

前 言 3

第一章 火山 5

第二章 心的魔术 12

第三章 主要的掌控力量 16

正念的益处 – 完全不同的世界 17

把握主要的掌控法 21

经行 22

(请参考附图A有关各种经行阶段) 26

静坐(或坐禅) 28

(请参考附图B有关各种静坐姿势) 30

观照每日的行动 36

第四章 观与止 39

后续的建议 42

第五章 如流水般的修行道路 44



前 言

内观(Insight Meditation)或智慧禅

  这个深奥的题目,不易用简单的言语来说清。但是,我们必须尝试阐释它。多年来,我教导内 观禅修,一直感觉缺乏一本入门小册给没有佛学基础的人。许多介绍书籍充满古印度术语,而这些术语 根本无法找到同义的英语词汇。

  因此,我尝试书写一本容易阅读与理解的读物。

  甚至在这本小册中,我运用一些英语词汇,譬如“缘起”(conditioned)与“苦”(suffering),这 些字眼从佛教的观点,都需要特别的解释。

  这本书提供给想要踏出第一步的人,一些如何禅修的观念。甚至对于那些已经参加过禅修营的 人,这些禅修指示也必需重覆好几遍,他们才能正确的修练。如欲深入明了静坐方法与观念,最好请教 禅修老师。

  试看你们能有多少心得。如果你阅读完毕,想进一步修练内观,那么我就成功了。

苏吉瓦 (Sujiva) 法师于马来西亚


第一章 火山

  我相信伟大的印度圣人如果居住在有火山的地方,他在教导中,一定会援引火山为例,正如他 以巍峨雪顶的喜玛拉雅山来做譬喻一般。

  直到近日,我才有机会目睹在地心沸腾的惊人火山喷口。原先,我只能从地理杂志与电视上看 见它。我在印尼之旅探访的火山口并非最壮观的,但是他们已足够让我了解到,那些毕生致力研究火山 活动的人,也许不只是为了人类的安危而已。

  我们在生活中,对周遭的许多事物,都十分地漠然与浑然不觉。当我亲眼目睹火山口,我感到 震撼,立刻觉知我们所立足的地球,它是多么的不稳定!我在马来西亚的住处,正位于火山地带的边缘 之外,偶尔发生一些颤动。但是,地震和火山爆发,通常被认为不会在我们的地方发生。住在斜坡上的 人们,应该多作提防。但事实不然,因为人们通常宁愿学习鸵鸟,装聋作哑,不愿正视危险。虽然发布 了警告,依旧有伤亡事故。肥沃的土壤保证丰收,因此人们逐渐眷恋自己的家园,土地,生命和情感, 很快地变得难分难解。

  导游告诉我们,火山分许多种类:活火山,睡火山,和死火山。活火山是活跃的,它的火山口 还在喷气。虽然现代科学具备侦测仪器,也只能做某种程度的预警,火山随时都会爆发。

  睡火山是静止蛰伏的,因为它们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活动。但是一旦因缘具足,它们还是会“清 醒”。菲律宾的「皮那土玻」火山于一九九一年爆发,在此之前,它沉睡了约六百年!

  当我们进一步肯定火山已经熄灭,这些昔日活跃的山,如今被宣判死亡。然而,我们永远无法 百分之百的确定,除非我们知道地表下面的究竟。

  试想一下,当滚烫的岩浆如瀑布般冲下陡峭的斜坡,烧尽沿途所有的一切,然而致命的是其他 东西,譬如涌流的焦热碎片。人类很容易被灭亡也很容易被打击受苦,然而,大自然是铁面无私的。当 火山爆发,每个人只有“各自逃命”!

  印尼的「爪哇」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坦玻拉」与「克罗卡涛」两座火山曾经带来最大 的灾害,夺去数千人的性命,更不必提财产与其他的亏损!

  人类同样可以被视为以上三个种类 : 活火山,睡火山,和死火山。

  当你发怒,充满淫欲,或陷入幻觉时,你的火山正在爆发。

  你对自己及周遭会产生恐惧,你可能丧失一些生命中宝贵的东西。

  虽然,它可能不会致命,但它可能比火山爆发造成的灾害更大。

  就以日本「广岛」与「长崎」被投掷原子弹的情况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杀戮几百万的 中国人民。人类彼此自相残杀,其严重程度比自然灾害更巨大。

  因此,容我再补充一点,爆发可分三个种类:轻度,严重,和毁灭。

轻度的爆发造成少量的破坏,譬如 财物与“颜面”的损失。

严重的爆发造成更永久的损失,譬如肢体的残缺,与亲人永远 分离,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

毁灭的爆发造成大规模的战争、大屠杀,以及其他难以想象的 苦难形式。

  你可能在许多轻微的爆发中幸存,但是一次严重的爆发,足以使许多人丧失重心。我只是希望 尽管情况恶劣,这种不幸不会降临你们身上,但是悲剧终究会发生。你深入观察自己的内心,你将明白 我说的意义。看看所有在你身边行走的火山,以及世界的不稳定性,你将确信这个道理。

  每个人的血脉中都深藏着贪婪、仇恨,和迷惑的火燄。

一座蛰伏的火山,可能沉睡几个世纪,

但是这些染污烦恼每天都喷吐出脏物。

  这些火燄如何被平息?

  这个答案与问题发源地在相同的地方,它隐藏在地底,那里有火热的岩浆,也有清新的流泉, 它就是心(Mind),是正念(mindfulness)的清泉!

  我在印尼的「婆罗浮屠塔」小憩片刻,这是世界最大的佛塔。我看见远方的「米拉比」火山, 它喷出的浓烟与云雾混杂。印尼的「婆罗浮屠」有时被称为佛陀山,它可能就是从火山得到的灵感。

  当我观赏佛陀庄严的塑像,祂安详地端坐,结出各种手印。让我想起,这是一座真正的死火山 ,污染的火燄早已灭绝。

  能够成为这张象征和平的画面的一部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第二章 心的魔术

  魔术大致分为两类:白法与黑法。它与肤色无关,而是心境。

  当人被幻觉蒙蔽,看不清真相,这是一种黑暗的处境。

  譬如,一个愤怒的人,健忘他人的善意。

  同样地,一个充满欲望的人,看不见欲求之物的缺点。

  这种心态,你也知道,将导致不幸。

  另一方面,我们用明亮或白色,来形容纯净清明的心境。

  当你保持正念,心境平和,可以体验到心的清新与光明。

  我们不难了解,为何快乐对有些人是如影随形,永不分离。

  心确实是魔术师的盒子,从心发出超越我们所能理解的东西。

  它好比电视机,计算机,晶体管收音机等,一切融合为一。

  当这一切井然有序,你可以尽情游乐。

  但是如果你失控,地狱之门就大开了!

  你可能熟悉现代儿童玩耍的电子游戏,它将你放置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包括世界长途大赛车 ;与外星人争战拯救危难中的美女;你甚至可以选择交通工具、致命武器,以及自己的身份。

  游戏的主题是,克服一切障碍,击落所有外星船,累积最高分数。

  然而,如果你不是计算机神童之一,不曾日以继夜用敏捷的手指敲打计算机,那么,你好像命 中注 定是失败者。

  但是,不必担心,一切只是游戏。

  你只要稍加练习,就能够掌握技巧。

  同时,不久就有立体电子游戏了。

  人生正是如此,心念创造出各种情况。

但是,难处在于当你疲倦时,你不能将它关掉。

  你能视癌症为一个好玩的游戏吗?

  同样地,精神分裂或神经病也不好玩。

  即使自杀,也解决不了问题。

  据说,心将把你带到更可怕的噩梦中。你或许会问: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心是多种力量的复合,有些人或许称它为"能量"。

  试着去安静的坐着,观察自己的意念,你将看见它的动向。

  它不眠不休地尝试创造新的情况,不管情况真实与否,并且对他们起反应。

  很不幸,许多人不曾善加检视这种心念的运作。

  因此,他们面临无穷无尽的问题。其实,所有的力量、答案以及喜乐的泉源,都在心中。

  虽然这整件事有点复杂,但也不算太困难。

  但只要对一些修心重点有效提示,要运用这个魔术盒并不困难。


第三章 主要的掌控力量

  心的主要掌控机能是正念(mindfulness)。你可记得当自己平静沉着的时刻?它带来光明与清 晰的觉知。当你充满惊慌或陷入迷惑,你处于完全相反的状态。

  因此,当你保持正念,你可以做好每一件事,不论是开车、煮饭、参加考试。但是,这种潜能 不如信心与定根/定力那样被认知,因此不曾得到强调。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非常强大、持久、清晰的 正念,我们的人生即使不能充满狂喜,至少也将平稳顺利。

正念的益处 – 完全不同的世界

  有时,人们说,神智健全与精神错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譬如,疯狂的天才已经接近疯子。 因此,科学怪物与最后终结者都被创造出来。无论如何,只要是炸弹都是不好的。但是,不论一线之隔 多么细,它还是一条线。即使它很粗,如果你头脑不清,你还是会错过它。

  正念其实就是这条线,当你失去正念,譬如你大发雷霆,你与疯子完全一样,只是程度上的差 异。如果你长时间丧失正念,你绝对是发疯了。因此,如果你不想发疯,请紧握住可爱的正念。因为正 念的反面,就是人间地狱。神智的健全确实在一线之间,人非常容易被摧毁;把一个人幽禁几天或几周 ,不与外界联系,他就要进精神病院了。

  如果你经常禅修(或修行),你还有一些能力对抗,最后甚至比别人神智更健全;但是他人可 能还是喊你疯子,因为你与众不同。我记得有位朋友被人视为疯狂,因为他参加密集禅修后,不像从前 那么亢奋与暴躁,而这些人只喜欢看见他被激怒。这些人照理讲还是经常禅修的人,你能够想象为何会 是这样吗?到底是谁疯了?但是,如果你时刻保持正念,你将确信自己的头脑清晰,思想合理。那些人 才是混淆不清的。

  倘若保持正念就没有贪、嗔与痴等内心的烦恼,那么,这就是快乐与痛苦的分界线。我们了解 嗔与痴是苦,但是贪看来却不苦,尤其当它与乐相伴的时刻,因为乐将遮掩心的真正状态。当乐被拿去 ,还剩下什么?只有无尽的贪求与顽强的执取,它正如一个饥饿的人。因此,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快乐 ,那么,请寻求来自纯净与正念的平静心。

  这种快乐源于高贵的情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官的快乐无法与它相比,而且只要你愿意修 练,这种快乐唾手可得,你不需要付一分钱就能得到它。

  正念也是决定生死的因素,许多不经心的错误和失察导致死亡,或是从楼梯或梯架滑落,或在 路上跌倒。每天都有人死于交通事故,还有人触电,甚至吃东西不小心被噎死,不但自己丧命,同时使 他人死亡。然而,死后是怎样呢?如果你临死时保持正念,你可能得到美好的来生。否则,你可能落入 地狱。佛教徒相信业力(karma)因果报应的法则;正念是善业的因,烦恼是不善业的因。人在一生中 所做的一切,同时会储藏在

你的业力,它将决定你的来世,或上天堂,或下地狱。

  最后,但并非份量最轻的一点,涅槃或轮回也取决于正念。在八正道中,道德(戒),定力与 智慧的完成,都在于建立正念。缺少了正念,甚至道德的根本都丧失了。最终,圆满的洞见(或是内观 智慧的开展至开悟)就是极坚强锐利的正念,它穿透浓厚的无明,获得永久的平静,也就是涅槃。因此 ,请你尽量保持正念,脱离痛苦的生死轮回。

把握主要的掌控法

  现在,我希望你们已了解保持正念是多么重要。你也许有兴趣知道如何培养正念,获得这一切 改变。重点在于扩展正念的明觉,直到它变成习惯,并且持续下去,然后应用到比较特殊的目的,譬如 获得内观智与技巧。

  首先,让我给予一些绝对有帮助的建议。这是你可以尝试的简单练习,它们分为三小类:

* 经行(或行禅)

* 静坐(或坐禅)

* 观照日常生活一举一动

经行

  你能想象有多少事与走路产生关联?你走进办公室,散步运动,旅行,走向晚餐桌,放松自己 ,还有其他许多美好或难以启齿的事情。

  但是,当你于破晓时分,在一个宁静的沙滩上散步,与走在去看牙医的路上,你的感受与想法 一定十分不同。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心境。我必须提醒你,这种心境将决定你的未来与命运。如果你心 不在焉的走路,你可能会进医院,或一命呜呼。当然,许多人如今以车代步,现代科技提供更快的速度 ,我们必须加强正念来保障安全。以下是几项经行时的提示:

* 为学习经行时保持正念,你必须寻找一个安静的场所,至少大约三十呎的距离,最好是一条平直 干净的道路,四周无人凝视你的行动。如果找不到这种环境,有个十步距离的区域也可了。

* 首先,你必须清楚觉知自己的站姿。这不是一种观想,而是如实感受自己的身体,它的紧张、坚 实,以及可能些微的摆动。你要确定自己保持挺直且放松的姿势,你将双手合拢或握住,这可以帮助保 持镇定。你也许闭上眼,内心保持自由、平静、轻松、快乐。学习放下所有的问题与思虑,它不值得你 昼夜思索,让你的心休息,你只需要活在当下并保持觉知。

* 等到你的心平静稳定后,就开始经行。将注意力放在移动的那只脚,小腿以下的部分,双眼睁开 ,以一种最舒适与轻松的速度自由行走。为帮助你将注意力集中足部,你可以在心里说"右,左",或说" 走,走",或说自己觉得较好的字眼。请记住,不要思惟,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一刻。

* 当你将要转身时,觉知转身的动作。

* 每当你的注意力随着念头走时,你必须唤回觉知,标注"思惟,思惟",然后回到脚步。如果你感 到紧张或无聊,你必须再度停止行走,如同前述,带回觉知。当你立定时,留心标注“紧张”或“无聊”,然 后再开始经行。

* 我建议你们,以一种心能够追得上脚部觉受的速度经行,一旦心能够赶上,身心(即能观的心及 所观的觉受)将顺利配合,开展如流水般地流转,变化(它就能顺畅的观察)。然后暂时维持这种速度 。

* 当你感到比较平静,或是有点疲倦,你可以放缓脚步,同时更加放松身心。那些以这种方式加深 定力的人,他们可以行走一小时或更长久,却感觉只有一分钟。他们觉得轻飘飘的,彷彿走在云端,最 后,人将充满法喜!

* 然而,还有一件事必须注意,当你感觉非常放松时,保持你的心对脚步的敏锐觉知力,对所升起 的觉受试着经由感官意识的觉知(sense);或第六感的直觉(feel)试着去感觉随之生起的觉受:压力, 推与拉的力量,轻或重,以及脚底与地面的接触。

* 为帮助初学者得到更清楚的认识,老师们设计一种方法,将每个步伐分解为二到六个步骤。虽然 ,三个步骤对大部分的人就足够了,但只有当禅修者程度够时,这些步骤可以逐渐的增加。

* 在一个密集禅修或正式禅修训练时,标准程序的经行是一小时,它分为三段,刚开始二十分钟是 第一段经行,接下来二十分钟是第二段经行,剩余二十分钟是第三段经行,总共一小时(快走,中走, 慢走等三段)。

* 这背后的原理,是透过放慢动作以及更透彻的观察,让心慢慢地有更加专注的觉知。最适当的行 走速度,就是最能激发正念的那个种类。

* 以下是六种经行的不同阶段

1. 右/左

2. 提起,落地

3. 提起,推进,落地

4. 举起(脚跟),提高,推进,落地

5. 举起,提高,推进,放低(放下),落地

6. 举起,提高,推进,放低,着地(践踏),落地(压迫)

(请参考 附图A有关各种经行 阶段)


* 每一段落的步行,如果仔细观察,你将体会到随之而起的身体觉受或力量。你可以实际经验它, 当你步行时,好像有一股压力,推力,或坚实感的扩散。

* 说得更完整一些,每次在行禅前的起心动念,以及停止,转身的意向,皆必需以正念关照着。

* 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可以真正达到一个阶段,你完全忘掉自我,只剩下对观察目标的持续觉知 ,如水波式的流转,变化。这时,你已开始一种内观智慧的旅程,一条了解自我本质与本来面目的修行 道路。痛苦的根源问题,我们因无明而与实相产生的所有冲突,终于得到解决。

静坐(或坐禅)

  经行的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静坐。但是,基本观察对象或所缘境并不相同。这些是什么原则 呢?

  正念观照的三个步骤的原则

1. 保持正念

2. 专注的跟随或注意所观照的对象

3. 以不经思惟,超越观念的方式察看观照对象的本质

  在此,“本质”是指觉受的变化过程,它构成我们所观照的事物。

  当你在经行,你专心跟随自己的脚步,并观察构成脚步的觉受变化过程。静坐时,你利用呼吸 时腹部起落的觉受。然而,有些人则利用鼻尖呼吸的觉受。

* 通常,禅修者是盘腿而坐,背脊挺直,眼睛闭起。那些膝盖僵硬者,可以坐在椅子上面。请勿靠 背,因为这种姿势对保持觉知没有帮助。然而,如果你打算彻底放松入睡,这种姿势却很有效果,那么 你干脆躺下来吧。

(请参考 附图B有关各种静坐 姿势)


* 正常的呼吸,同时正念地把注意力放在腹部起落所升起身体觉受的流转,变化。

* 随同每个起落的动作,心里说“升起(起)”与“降落(落)”。(有的人翻译成“起”, “伏”)

* 为帮助初学者感受每个动作,你可以将手轻放在这个部位,直到你已经熟悉这个观照对象。

* 当你的心开始转移到其他东西,譬如,意念、声音、痒,诸如此类;一旦你觉察到这种现象,立 刻唤回自己的觉知,并且在心里标记:“思惟”、“听见”,等等。然后,再回到原先观照的对象。

* 你在这种过程中,将发现心是非常难以捉摸与掌握不住的。但是,你至少开始更了解自己,并且 加以对治。

* 经过修练,你的心将减少散乱,并且停留在升起与降落的动作。接下来,你可以开始做全面性的 观察。刚开始,你只能认知升起与降落的动作,如果你努力修练,将注意到更多东西。这些动作,不时 有很大的改变,它或长或短,或快或慢,或平顺,抽搐的震动,诸如此类。即使是升起的动作中,都有 各式各样的觉受在升起与消失(或生灭),最终,它只是心念与所观照对象的持续流转,变化过程而已 。

* 最后,通常是疼痛让你放弃坐姿。如果疼痛不严重,不要理睬它。但是,如果痛感很明显,并且 拉走你的注意力,那么,你必须视它为观照的主要对象。

* 这项目的,是用它来训练正念(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也修练耐心)。正念观照的三个原则在此也 要经得起考验。你首先必须以正念观察痛感,接下来观察一段时间,不要被它烦扰,如果你能做到,你 将深入观察痛的本质。不论它是僵硬,热,还是麻木,它也可能是拉扯,扭曲,或是刺痛,这些感觉的 种类超过你的想象,它也非常有趣。

  其次,你开始发现痛的过程,它如何升起,改变,分裂而消失(灭),透过对痛的观察,你对 自己的本质,将有更深的了解。痛感是因人而异,当你无法再忍受下去,就可以起坐了。

(参考附图C的流程表)


观照每日的行动

  首先需要学习的事情之一,就是正念本身。我们读过也听过,现在要透过直接经验来了解它。 这不仅是知道一件事,而是以一种清晰稳定的心来了解它。如此,你就不会有错。同时,你不能有任何 的执着、愤怒、痴、昏沉、掉举、疑惑、嫉妒,诸如此类。一旦你能界定正念,并不难唤起,这只是意 志上的问题。能够随时保持正念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是,在你能够做到之前,你必须清楚辨认保持正 念与失去正念的状态,接下来,你需要继续不断的修练。

  从一种角度,保持正念好比一趟旅程。你骑着脚踏车,走在颠簸的路上,并横越奔腾的河流。 你需要注意路况,保持脚踏车的平衡,并且努力踩踏。你需要经历不少考验,才能驾轻就熟。同样地, 在人生或禅修中,你需要有经验来应对所遭遇的各种情况与事物。当你遇见特别困难的事时,你可能陷 入困境一段时间,直到学会克服它。痛就是一个例子,它也是一种人生中无法逃避的特性。

  一旦你能够了解正念的意义,接下来就是维护正念,及持续的正念是什么情况,那么你就可以 尽己所能地不断觉知自己所有的行动。从你醒来的一刻开始,你正念地察觉睁开眼睛。同样地,当你起 床时,梳洗,吃,喝等,直到一日结束,你再度上床入睡,你持续地保持觉知。

  譬如,当你吃东西时,你必须对每个步骤都保持正念。首先,吃东西的动机(心意),然后看 见食物,将手伸出,舀取食物,送入口中,张开嘴巴,咀嚼,咬,吞,以及其他所有步骤。在密集禅修 中,你可以放慢动作,帮助自己尽量保持觉知。事实上,人对周遭的环境可能不太注意。最后,当你经 行或静坐时,剩下的只是一连串流转变化的过程。

  然而,我们在家或工作时,无法如此专注的修练正念。通常,人只能保持一般程度的专注力。 只有当你有空时,你的正念才可能恢复到正式修练时的那种专注力。


第四章 观与止

  其次,你必须能够分辨止与正念。它将决定你修行的方向,不论你是在修止还是在修观的道路 上。

  大部份的静坐方法都是强调止,修止是将心专注在一点或一样事物。因此,止的力量增强后, 人可以达到非常安宁的境界,甚至获得神通。这不正是许多人所希望成就的吗?难怪大部份人都朝这个 方向努力。

  对佛教徒而言,虽然这个方法能够将苦恼减轻一段时间,却无法完全消除一切苦恼。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在于“内观”,它使我们了解世界的真正本质,超越观念。简言之,一切组成这个世界的心理 与物质现象过程(PROCESS),其实都是无常,不圆满,无我的。当我们看见这点,就能与它分离, 并皈依不生不灭的境界,这就是涅槃,一种绝对真相的永恒宁静。人如不觉悟生灭现象的苦相,被执着 所主宰,因此解脱是不可能的。

  为培养内观,我们主要需要保持正念,止变成次要的东西,是另一项必要的因素。

  为分别止与正念,列述它们的特性如下:

* 止就是把心专注在对象上,你好像紧握住一样东西不放,又象是凝视电视荧幕无法与它分开。

* 然而,正念就象是对荧幕上放映的内容做仔细的观察。

  换句话说,止将你的心钉在一个对象上,正念仔细透彻的审察它。如实知见事物的本质,你就 培养出内观的智慧。

  从这点,我们得到结论,止的发生并非一定需要正念,但是当正念存在时,其间一定有某种程 度的止。

  通常,当我们修止,虽然主要的目标是专注,但是也需要正念的辅助。但是,这里的正念不像 能成就内观时那样地透彻。而且它观照的对象不同,也就是说,修止时观照所缘祇是一个观念。

  如果你的目标是向内观察,发现自己真正的本质,那么,重点一定要放在仔细的观察上。你就 像科学家,对事物做细密的观察,一旦观察足够,你就得到充满细节的整体画面。这时,正念已经转化 为内观智慧。因此,当你内观时,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上,譬如腹部的升起与降落,坐与接触,疼痛 ,思惟,右脚与左脚,诸如此类。不久,你将发现一切(包括这个观察的心),都只是一种变化过程, 它非常迅速的升起(剎那生)然后消逝(剎那灭)。

  这时,修行人觉悟一切过程都是变化的(无常),它超越个人的控制,它是不圆满的。在内观 中,这也代表放下对假我的执着,回到原来的本质。

  “我见”之消除乃至高之福祉。 --自说经(巴利文经典的名称)

后续的建议

  欢迎你来到我最喜爱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空无一人,只有心理与物质剎那不息的变化过程。这 是我发现最有意义的事,这是生命最真实的意义!当你真正觉悟这些事情,将不再有空间容纳执着、愤 怒、幻觉,以及其他负面的质量。当你真切觉察到这些东西,你再也无法容纳它们,你活得宁静有意义 ,找到内观的最终旅程,与绝对的真理。

  遗憾的是,按照这本小册子的意图,我只能简略介绍内观与基本修练,其后绝对还有更多必须 采取的步骤,你最好亲近有经验并能给你适当建议的善知识。当然,你最好参加有资历的老师指导的完 整课程,不论是参加部分的课程或密集闭关。

  如果你敢用这本小册的基本知识开始修练,我必须再强调一二件事。

  首先,这些简单的教导,只适用那些没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士,如果你正在服药或治疗心理方 面的问题,我必须进一步强调,这本小册内容不够充足,你们需要寻找一位合格的老师。

  其次,如果一个人的定力逐渐增强,他可能会经历各种事情,或是喜悦的感觉,看到境界(景 象),听见声音,甚至感到恐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它们保持正念,不出一分钟,它们终会淡去并 消逝。如果它们不消失,不要执着或惊恐,如果情况愈来愈严重,你就睁开眼睛站起来。如果你静坐半 小时,内心愈来愈不安宁,你也可以站起来。当你被诸多问题或未解决的事件所压迫,这种情况就会发 生。你可以用快走代替静坐,原则是保持正念。如果你的正念没有增进,反而降低,其中一定有差错了 。

  最后一点,但不是份量最轻的一点,请把握机会参加内观的密集课程或闭关。如果你能参加一 个十天禅修,你所得到的进步与了解,将胜过你在一年内每天单独的修练。


第五章 如流水般的修行道路

  我们对水这种元素都相当熟悉,尤其生活在热带的人们,即使碰触到水都使他们感到刺激。水 在自然界,纯净的原始形态更令人感到兴奋,水元素与宇宙运行的特质,最相似之处,就是它会“流动” 。在本质上,水从未来流到现在然后过去,每个事件就像一个波浪,这些浪头可能很强大,我们是沉溺 还是游泳,将取决于好几件事。那些沉醉在感官享乐中的人,就象是被洪水袭卷,他们起初可能以为自 己很幸福,但是具有智慧与远见的人,却持另一种看法。

  我们必须保持正念,才能免于沉溺,不至于灭顶,并且努力到达更安全的海岸。如果我们培养 出充足的正念,我们就像坐在船中,乘着浪头,前往涅槃,涅槃被描述为安全岛。

  内观过程的本身,是由许多流转过程组合而成的,首先我们保持正念,使自己不至于沉溺,接 下来修练变成一趟发现的旅程。我们仔细检验自己遭遇的所有事件,我们的心就像一具显微镜,看得愈 来愈清楚,我们发现长久被误解的生命奥秘。随着每个觉悟,我们愈来愈接近每个浪头破灭与终止的地 方,这就是绝对的真相,痛苦的彻底结束。难道这不正是人类生存的最崇高目标?这种美好的智慧不应 该被延缓,请跳上正念的船!

 

结缘处(Free Distrubution):

 

美国、加拿大(USA, Cananda)

Houston Meditation Center (「美国休斯敦禅修中心」)

12989 Bellaire Blvd. Suite 16B

Houston, Texas 77072

USA

E-mail: hmc281@sbcglobal.net

台湾

A. 70101台南市大学路一号

成大医学院生化所 刘信男 先生 lsn46@mail.ncku.edu.tw

B. (助印): 60652嘉义县中埔乡同仁村柚仔宅50之6号

邮拨:31497093法雨道场; dhamma.rain@msa.hinet.net

香港

佛哲书舍

香港九龙旺角洗衣街 241号地下

电话:23918143

Buddhist Philosophy Bookshop

G/F., 241 Sai Yee Street, Mong Kok, Kowloon, Hong Kong.

Tel: 23918143

马来西亚

Malacca Buddhasassananuggaha

795k Jln Kerjasama Bkt Bruang,

Kota Melaka, Melaka State, Malaysia

Mr. Ong, Tiow Eng (tiowengong@yahoo.com)

+6062325346

※※※ 本书版权属十方法界,欢迎复制流传 ※※※

※※※ 法义尊贵,请勿商品化流通! ※※※

※※※ 若有意助印,请与各结缘处联络 ※※※

愿我们一起分享法施的功德、

愿一切众生受利乐、

愿正法久住。

佛历 2551年(Jan.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