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色无常 二十天禅修手记
观色无常
初次参加闭关心得报告
Oliver Chang (张贵人)
「无论从身上任何一点入观,所观到的全身的四大自然现象都是相同的」,禅师特别强调:「在观察目标时,不要有上下左右和任何名相的观念,要训练超越观念的现观。」
《杂阿含》第一经等,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观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禅修缘起
由于前年底参加Sujiva禅师在美国指导的一个「四念处禅七」,得有机会被接受参加他去年四月在义大利北部山林的「自修禅修营」,本以为这是一个很辛苦的禅修,没想到却在一个世外桃园的山上,度过一生中最愉快,最丰收的假期。
Sujiva禅师教导的四念处内观智慧禅,开始从身观念处着手,坐禅、行禅交错各一小时,所选择的业处为身受(physical sensation)。方法运用正确的话,将从身受的过程中(process of sensation)先观到身心自然现象的四大变化,待入刹那定之后,就可以观到深细的色法生灭(arising and disappearing)。身心的四大变化特征称为「自相(characteristic)」,是较粗的色法表面现象,而深细的色法生灭称为「共相(universal law)」,是产生身心现象的自然定律,身心现象粗看如波浪,细看如瀑流。
第一次interview时,问禅师:「初学者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观到四大变化现象?」禅师答:「有正念即可。」又问:「如果以1至10当指标,这个能观到四大现象的正念,可以那个数字来标示?就如同定力有五禅支次第,观力也有自相、共相、实相等层次。」
禅师答:「正念是在有止有观的综合条件下的一种意识状态,怎么能用数字来表达呢?」后来,入了刹那定以后,才亲身体会到禅师的话,这作为五根、五力之轴心的正念,是不可单独挑出来衡量的,它必须与定、慧结合一起(coupling together) 。因此,这二十天的禅修笔记,将以观力的进展为经线,以建立刹那定过程的五禅支为纬线来陈述,但是,因为刹那定是止观双运的,其喜、乐两禅支在禅修过程中,不会像纯止禅那么明显,所以我仅提述寻、伺、一境性三个禅支。
观色法四大变化(自相)时期
身体由四大组成,即地──固体性、水──流体性、火──热性、风──气体性所展现表面的。
特征:地界有硬、粗、重、软、滑、轻六相;水界有流动、黏二相;火界有冷、热二相;风界有支持、推动二相,共十二相,大多数人的风相最明显,水的黏相最后才能观到。
一、 寻禅支(Aim, Initial application)开发期第1天~10天
「追」为禅师的惯用语,它用来形容「寻禅支」最恰当不过了,也就是专注用心地看着目标,如猫追老鼠一样。但身体要放松,心意要柔软,否则会造成反效果。
头两天坐禅时,观到四大现象在二个处所(domain)上,一个是由行禅所引起的,在腹部呼吸以下的屁股和两脚,此处的四大现象是:强劲的吸力(suction)往下猛拉, 好似一只疯狗在拖咬屁股,双脚也被拉得几乎要断掉了;另一个是由坐禅所引起的, 在腹部呼吸以上的胸部,此处的四大现象是:一股支撑力将上身往上挺起。 Interview 时,禅师指示:「观照区域太大的话,心力难集中,并且会分散定力,只要集中正念于腹部呼吸上便可。」果然是精准的指示!此后,四大区域慢慢缩小至一半,乃至只有在肛门口处或一小点在双脚处移转,但肛门口好似要被四大变化捣烂了。四大除了会移转阵地,也会变形和消失。禅师说:「四大慢慢消失或者处所缩小,是因为定力增强的原故,定力够强时,四大消失之速度如同电光石火般,但这一切还都是心意作怪的!」
禅师的教示真是一针见血,能让人直接体验印证。四念处的止观修习,的确是心、意的开发。
至于行禅方面,波折、起伏较大,前几天观到地心引力强弱变化,和轻云浮步等觉受(sensation),这些变化过程愈来愈强、愈来愈清楚。但是到第五天,这些觉受强度失去了80%左右,连坐禅时也没有object可观,所以感到枯燥无味,几乎陷入细昏沈中,沮丧之余,干脆起坐去爬山!爬了约半小时,脚步好似要飞起来,如健马奔驰般, 于是再回去行禅,此时objects变得活泼起来,变化过程也更加清楚,每一步都可观到其细节(step-wise) ,足部被推呀推的共推20下(提起时5下,前进时10下,着地时5 下),我不禁哑然失笑起来,原来低潮时就是提升精进力和定力的前奏。
二、 伺禅支(Penetration,Sustained application)开发期第11天~14天
「进去」为禅师的惯用语,它用来形容「伺禅支」也很恰当。 「在车子后面『追(寻) 』好久了,也该『进去(伺)』车内欣赏风光了。」快被四大变化捣烂的肛门口,在第十一天清早四点坐禅时,突然升起一股电流,延伸到双脚、双手,观到整个下半身呈透明状,像一只八鱆鱼随着呼吸一张一合,双脚的血液、脉动、四大的swing和suction如同站在十字路口观车水马龙一样清清楚楚,电流再通过腹部、胸部、头部,全身快速振动,同时一股浮力从上身升起,整个身体几乎要浮起来了。此后,每次坐禅时,这股浮力成团成片生起,使得身体轻如树叶,非常舒畅。
「无论从身上任何一点进去,所观到的全身的四大自然现象都是相同的」,因此,禅师特别强调:「在观察目标时,不要有上下左右和任何名相的观念,要训练超越观念的现观。」
至于行禅方面,足部的觉受(sensation)增加到约有2~3斤重,变化过程中清楚观到脉动→推→停顿(pause),而且转换处(turn point)的心意很自然被觉知到。由于学理工科,又性向解行并重,所以就做了两组实验,结论是:
a. 四大现象的旋涡式(vortex)真空拉力(suction)、向上的浮力(supporting) 、以及推b.(push)都是由血液循环所致, 依应用流体力学原理,当血液经由心脏向外推送时c.(张压),产生顺时钟方向的旋涡(vortex),如同旋涡产生向下的拉力(suction ),而d.当血液流回心脏时(收压),产生逆时钟方向的旋涡,如同龙卷风产生向上的浮力e.(supporting);至于推力(push),是因行禅时改变血液流向所致。 b.慢三段式步伐(3-steps walking)的每一个举步→推前→踏步(lifting→ forwarding→dropping)的心意,如能被正念到,其觉受(sensation)比没有正念到加强一倍;又,能正念到念头(thinking)时的觉受,比没有正念到时强度多1/3左右。
c.综合以上二个结论,加上禅师指示:最适当行禅速度为连续性的推动,不要有抽断(jerk)。此时,地心黏性非常强,举步维艰,几乎快走不动了,但只要一出行禅, 这觉受马上就消失了。
三、 入刹那定,建立心一境性禅支第14天~16天
禅师经常比喻:心一境性(one-pointed),即心所观的范围缩小到仅有针孔大小,也即心如针孔那么微细;刹那,即迅速,如同正在运作的缝纫机,针头迅速穿梭不停。在四念处智慧禅里,刹那(momentary)指的是自然现象的快速生灭;而刹那定(momentary concentration)是把心溶入(如同缝纫机的针头快速穿梭不停的)自然现象内,随着自然现象刹那生灭。
第14天傍晚行禅时,观到水大的黏性,脚似陷入泥沼推不动了,禅师说,这情况就停止行禅(意谓快入定了),改去坐禅。才坐下,还来不及观腹部呼吸,肛门口旋涡式向下的拉力(suction)和成片向上至头部的浮力(supporting)立即生起,全身被这二股力量控住,动也不能动;同时,腹部呼吸被水大的黏性拖住,变得很慢,原来的连续动性(continuous movement)变成「有间等」的快速刹那振动(接近色法生灭)。起坐前,我量了一下脉搏,一分钟只有20次(平常人是一分钟70次左右),而呼吸一分钟只有3次(平常人是一分钟10~12次)。禅师说:「这两股力量互为平衡,向下的拉力是定力来的,猛追加在扎根;而向上的浮力是观力来的。」一直在全身翻滚的四大现象, 如今已被浓缩、融化、精炼成两股平衡的力量──止观双运,即有多少观力就有多少定力。刹那定,即是当下的,止观平衡的「中道义」,不偏颇两边的「正道」!
观色法生灭(共相) 时期
刹那,是佛法的最小时间单位。色法刹那生灭速度约为每秒钟4次,其暂留时间为0.25 秒;而心法(名法)的生灭速度比色法的生灭速度快17倍,其暂留时间不到0.015秒,相当于交流电的频率。禅师形容:「心法的生灭,如云层成片的涮涮而下。」观到「色无常」和「心无常」可称为观到「有间等性」, 因它们各还有约0.25秒和0.015秒的暂留时间。
一、 初步时期 第16天~19天
坐禅的刹那定中,身心现象比平常缓慢了1~2倍,意识状态也跟平常不一样,所以禅师提醒:「想要抓就抓不到,不想抓自然会上来!」意谓此时要放掉寻禅支,保持着守株待兔、柔软轻松的精神状态。
粗的四大现象已消失,细微的生灭现象开始在下半身升起,其感觉类似无数的蚂蚁出窝、无数的小毛毛脚在快速蠕动不停。每次坐禅,从入刹那定到观到色法生灭(色无常)所须的时间,端赖以正念为轴心的五根、五力是否平衡而定。禅师说:「五根、 五力平衡即可入定,但五根、五力的平衡关系错综复杂,要到心观念处的阶段才能观到;而四大和五根平衡时,坐禅引起的疼痛不会持久,以正念观照立即消失。」
二、 成熟时期 第20天
禅师说,色法生灭要观到全身才算是成熟的「色无常」。二、三天来,我还是只观到下半身,因为知道目标快接近了,期待心(expectation)反而造成进展的障碍; 最后一天,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没有遍及全身,只好遗憾地离开义大利,上飞机回美国了。
当飞机越过义大利与瑞士交界的阿尔卑斯山脉时,刚从午餐后的小睡醒来;这时,禅师说的「不想抓自然会上来」应验了!从肛门口开始,一股电流快速遍及下半身,上达胸部、头部,如电光石火般的微细振动(tiny vibration)在全身变化着,持续约有90分钟。
止观的基本观念
这次禅修后,再深入经论,厘清了一些止观的基本观念:
1. 先止后观的安止定,与纯内观(Vipassana)止观双运的刹那定之差别是: a.前者为静态,后者为动态。 b.纯修定是忆念、思维、数数集中,百分之百观念来的,譬如,持名念佛、观想佛、以及十随念、十遍处、十不净等40业处;而纯内观刹那定,开始是自然现象加上一些观念,之后超越(假名施设的)观念、现观自然现象,最后进入实相、悟而后修。 c.止禅行者先培育安止定,以作为「心清净」的基础,出定后,以观智去看有为法的自然现象,这定力亦名为「观刹那四禅定(Vipassana Jhanas)」。 2.《大处念经》里所提到的「观身是身…观法是法」,便是在表达「『触』断、超越(假名施设的)观念,现观身、受、心、法自然现象」的深义;《俱舍论》里所言「观身不净」等,仅是在对治「四颠倒」的修定法门。
3. 观到色法或名法之有间等性(刹那生灭)时,对所谓「诸行」和「法界」会有较贴切的理解;身与心的状态(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s,existence, essence) 都是快速生灭不已的诸行或是有为法。举手投足间,法相万千,无数个刹那已无知无觉的溜过去了;佛说观身心、观五蕴,是何其贴切真实! 3. 摄阿毗达摩义论(Albhidhamma)》里,心路动态分析的「心路」……当下缘起与「离路」…三世缘起,是在展现自然现象的从粗到细微,乃至接近空的程度,当心澄细到可以观到蕴、处、界时,也就可以看到刹那的当下缘起的自然现象;而「二十四发趣法」则相反,从细到粗的展现如何刹那、当下缘起的由一组法衍生另一组法,以构成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在诠释大自然演变的法则)。修行百科全书── 《清净道论》的〈慧篇〉中,更进一步地把「发趣法」的当下缘起融合于十二缘起,完整地以实修体验的层面,把「诸行」与佛「法」讲活了! 4. 禅修最后一天下午,禅师邀我去爬山,顺便眺望瑞士的雪山。沿途上,禅师鼓励: 「回去就照着这样持续修下去,如果见到光不要理会它;色生灭法消失后,开始心观念处,先观见心法(名法)的贪、瞋自相,而后刹那生灭的心无常共相──也就是三法印(三法印的诸行无常,指的是如实观到心无常);要注意在此阶段, 很多禅者都被过去的经验、观念囿限住,好几年跳不出来!」可见超越假名施设(口行安息)之现观实相的领域不容易啊!更何况是「心行安息」呢! (参见《 Majjhima Nikaya 43 & 44经》)
结 语
《杂阿含》80经,世尊告诸比丘:「……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善观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得心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复作观察,若因、 若缘而生识者,彼因缘皆悉无常;……无常者是有为(生灭法),行(formations) ,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无漏智)。」
作者简介:
化工博士,转业从商。近三年来开始研读中、英文《阿含》、《尼柯耶》、《摄阿毗达摩义论》、《清净道论》等佛教经论;同时,修习「四念住」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